每次談到商品毛利率不夠高的問題,就可以聽到有人說『要經營品牌啊』、『台灣人就是不會做品牌』之類的。的確啦,品牌在商品銷售上是個很重要的因素,那麼對生鮮商品來說,品牌是什麼?對於台灣農產品來說,品牌該怎麼做呢?

 

食品的品牌
首先,我們先看看食品品牌的世界盃選手;

2021-10-20_085155.jpg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foodaily.com/market/show.php?itemid=24798
可以看出,你我喊得出名字的,都屬於FMCG,很吃brand marketing跟trade marketing、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忠誠度普遍不高、購買決策簡單迅速衝動,似乎食品品牌的操作方向已經昭然若揭了!但是,揪斗媽得,這些集團旗下,好像沒有知名的生鮮品牌?!換句話說,生鮮品牌用FMCG的方式大機率是操不起來的。也是啦,如果問你:請問高麗菜的品牌有哪些?請問羊肉片的第一品牌是什麼?看你會不會當場石化。

 

生鮮的品牌組成
於是乎,我們必須往更本質的方向去找生鮮品牌。維基百科說,品牌是一個主體在受眾心中的主觀認知,是由消費者在多年的使用中所體驗的感受積累而成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3%81%E7%89%8C,這或多或少說明了,為什麼生鮮難有品牌的原因:生鮮有非齊一性、生產受自然環境的限制、季節性等特性,所以不易形成一致性的感受積累。
但是我們從品牌是一個主體在受眾心中的主觀認知的觀點出發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3%81%E7%89%8C),還是能把生鮮的品牌歸納成以下四個種類(或該說是來源?):

  生產端 銷售端
無直接責任 產品品牌 通路品牌
有直接責任 生產者品牌 公司品牌


1.由生產端賦予,對產品無直接責任的產品品牌:意即跟生產者無直接關係,但會使消費者產生主觀認知的生產相關因素。例如產地(挪威鯖魚、青森蘋果等)、品種(玉荷包、黑金剛蓮霧等)、認證(產銷履歷標章、食品GMP等);
2.由生產端賦予,對產品有直接責任的生產者品牌:意即因生產者直接被賦予的品牌。例如日本某個職人種植的黑蒜、台灣小劍劍或崑濱伯種的米、台糖安心豚等等;
3.由銷售端賦予,對產品有直接責任的公司品牌:意即由農企業向生產者買來銷售,在過程中提供附加價值的品牌。例如標榜高規格檢驗的江醫師健康鋪子、由醫療等級急凍保鮮技術做為起點的安永鮮物,其他還有大成、卜蜂、究好豬、氣冷雞、美福等等,因為掛了自己的牌子,所以吃出問題都會最先被究責;
4.由銷售端賦予,對產品無直接責任的通路品牌:意即有賣生鮮的通路,通路在採購上多少帶有自己的邏輯。例如實體通路的全聯、家樂福、菜市場、棉花田,虛擬通路的Pchome、鮮食家等等。
而這些品牌種類是可以組合疊加的,例如全家的天和鮮物東港黑鮪魚、momo的崑濱伯產銷履歷驗證冠軍米(兄弟,我只是舉例,不用跟我爭辯那邊有沒有賣),透過這樣的方式,便能對生鮮主體產生一個清楚的主觀認知,也就是品牌了。

 

生鮮的品牌經營
釐清了生鮮品牌的種類(或該說是來源?),就可以分工合作、按圖索驥、各自帶開了:
1.產品品牌:最常著重的經營方向是口味,而認證的話可以是健康或是社會責任(如公平交易咖啡);
2.生產者品牌:除了經營口味跟健康,在前幾年農委會給農民的課程常常把說故事列為必修課,發展出很多訴求情感的文創品牌(咦?);
3.公司品牌:農企業提供的附加價值,大多以健康、信賴感、價格作為主訴求;
4.通路品牌:通路因為未參與生產,故著力點較少,大致可分為採購方向帶來的價格、信賴感、選擇性,以及非關商品的服務及環境。

 

生鮮商品的特性造成品牌經營不能比照一般工業標準品處理,需要另闢蹊徑才能得到期待的結果~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貓鼻子 的頭像
    貓鼻子

    貓鼻子的寫字樓

    貓鼻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